新基建来临,产业互联网大爆发!
定制链 2020-05-06 15:21:42今年3月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,明确提出要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。
可以说在未来10年内,作为“新基建”的核心力量平台,产业互联网将会助力其他领域再造一个互联网。届时5G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。
新基建是路 产业互联网是车
自从马云卸任阿里董事长之后,张勇就成为了阿里的一把手。最近,他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的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创新发展空间》一文中指出,加快“新基建”进度,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,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,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,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、新制造、新服务。
他表示战疫期间,助力线上交易、远程办公、在线教育,云服务无处不在;从流动人员健康监测,到疫情态势研判,大数据应用身手不凡;广泛应用机器人配送、无接触方舱CT、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仪,人工智能崭露头角……数字技术的普及运用,人们愈发感受到托举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性。
“新基建”作为新兴产业,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,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,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作为“新基建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数字基建将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、消费驱动经济增长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方面提供坚实支撑。比如,我们调研发现,96%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在100万元以下,扶一把就能活。
越来越多的人在疫情期间习惯了线上消费,促使更多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寻找新机遇。推进数字基建,可让数字化进一步深入各类消费场景。对高校毕业生来说,也将在数字基建中获得并创造就业新机会。
只有夯实数字化基础,完善智能化发展生态,企业才能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,助力我国经济培育新增长点、形成新动能。
从孤岛到生态
过去我们谈论产业互联网,更多的只是一个概念。疫情改变了我们,口罩隔离了距离,每个人都变成了一座孤岛。但社会还得继续运行,这里面就需要极大的产业协同。
微信和支付宝的“健康码”不到一周的时间,就迅速覆盖到了全国,这得益于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、以及卫生健康、民航、铁路等防疫信息互通。
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强制中断,而产业互联网能够打通疫情服务的最后一公里,把线上和线下服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,从而促成了产业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。
以中国联通为例。3月23日,中国联通正式发布2019年财报,其中移动业务服务收入1564亿元,同比下降5.3%;宽带业务服务收入416亿元,同比下降1.7%;但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328.60 亿元,同比增长42.8%,占整体服务收入比例达到12.4%,成为稳定服务收入的重要驱动力。
作为“新基建”的核心力量平台,产业互联网让数字信息化能力在社会各领域大规模铺开,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,也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认知。
从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
时间回到2003年,那时候非典肆虐。在北京的刘强东,一度以为自己“死”定了。仅仅21天,他就赔了800多万,迫不得已关掉了全部业务的12个柜台,将留下的员工集中在一个办公室,于是京东商城诞生了。
马云的情况还要糟一些,因为有员工感染了非典,在他们办公的大楼,其他公司将阿里巴巴视为“公敌”,认定是他们把“非典”带了回来。在整个杭州,阿里巴巴甚至都成了“人人喊打”的“过街老鼠”。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发生了,2003年5月10日,淘宝网启动了。
同一时期,新浪、搜狐、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也都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,投资市场开始恢复对互联网的信心。
时间很快,在2007年苹果和安卓系统手机开始占领移动终端设备时,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,移动互联网开始占据人们的生活。
而现在,随着互联网主体逐渐渗透到企业和全产业链条,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在内的“新基建”,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,并在这一轮疫情中,由产业互联网展示得淋漓尽致。
紧握旧的地图找不到明天的太阳,固守旧思维也发现不了新大陆。对于企业家们来说,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。